查查一下

上半年投行前十券商瓜分七成IPO,格局生变

时间:2025-07-04 06:16:30 标签: 10 0

>>>实盘10倍杠杆策略平台

2024年上半年,中国资本市场IPO活动呈现显著变化:A股受理节奏明显提速,中企境外上市热度持续攀升,券商投行领域的竞争格局随之发生深刻调整。

交易所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三大交易所共受理IPO项目近180单,38家券商参与角逐。头部券商座次出现波动,整合后的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文中统称"国泰海通")在项目数量上占据优势,中信证券暂时失去榜首位置。值得注意的是,部分A股排名稍后的头部券商在境外市场表现更为亮眼。

行业集中度持续强化,"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前十家券商包揽了超七成IPO受理项目及逾八成承销金额,中小券商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开辟生存空间,已成为行业性挑战。

头部券商格局重塑

进入六月后,沪深北交易所IPO受理明显加速,单月受理量达151单,占上半年总量的85%以上。在38家参与保荐的券商中,前十名掌握了超七成业务量。其中四家头部券商受理量突破两位数:国泰海通以26单居首,中信证券22单紧随其后,中信建投14单,中金公司10单。

承销数据揭示更复杂的竞争态势。据Wind统计,上半年23家券商完成48个A股IPO项目,募资总额约358亿元。以保荐数量计,国泰海通(含海通证券)以6单领先,中信证券5单次之,中信建投、华泰联合等四家券商各完成4单。募资规模方面,中信建投以84.31亿元夺冠,国泰海通44.07亿元位列第二,中信证券与华泰联合均在30亿元区间。

境外市场成新战场

当A股处于逆周期调节阶段,中资企业境外上市持续活跃。Dealogic数据显示,上半年中企境外IPO共55单,募资134亿美元。承销规模前十的中介机构包揽六成份额,中资机构占据半壁江山。其中港股市场吸纳42家企业上市,融资137亿美元,按保荐规模统计中资机构占四席。

具体到海外市场表现,中金公司以11.6亿美元承销额居首,华泰联合证券7.16亿美元列第五,国泰海通6.04亿美元第九,中信建投6.03亿美元第十。港股市场尤为明显:中金公司以13单保荐、27.42亿美元承销额双项夺魁;华泰联合证券以9单、17.12亿美元紧随其后。

综合境内外表现可见,头部券商竞争版图正在重构:国泰海通在A股项目数量占优,中信建投募资能力突出,而中信证券暂时失去多项首位。更具意味的是,中金、华泰等A股排名稍后的券商在境外市场反超传统强者,中信证券甚至未进入境外承销前十。

中小券商破局之道

行业分化使中小券商处境更为艰难。上半年超20家投行A股受理项目不足3单,其中14家仅1单。但部分机构仍展现出突围潜力:东兴证券以4单IPO、25.45亿元募资跻身行业第五;民生、招商、华安等券商募资额亦突破10亿元。

面对日益加剧的"马太效应",业内认为中小券商破局存在两条路径:一是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资源,如国联证券采取"区域深耕+产业绑定"策略,上半年以9单受理项目位列行业第五;二是聚焦差异化赛道,北交所成为关键突破口。

在2024年A股IPO整体收缩背景下,多家中小券商依托北交所实现逆势增长。第一创业独家保荐2单北交所IPO,并通过新三板业务储备项目资源;首创证券则发力债券承销,完成北交所最大规模可转债项目,同时提升ABS业务规模。这些实践表明,精准定位细分市场仍是中小机构穿越周期的重要策略。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配查查作为开放的资讯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配查查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若转载请标注文章来源: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