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一下

“固收+”基金经理撤退潮起

时间:2025-07-24 06:33:55 标签: 15 0

>>>实盘10倍杠杆策略平台

公募基金行业的人才流动趋势正悄然发生转变。继权益类明星基金经理纷纷离职后,核心人才流失现象已蔓延至"固收+"领域,这一变化折射出行业深层次的调整态势。

近期,安信基金发布公告确认,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张翼飞因个人原因离职,其管理的9只基金已全部卸任。这位在安信基金服务长达13年的老将在官方公众号发表告别信,证实了此前市场的传闻,并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资管行业。

作为安信基金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张翼飞的职业生涯与公司成长轨迹深度交织。自2012年公司初创时期加入,他从固收研究员逐步晋升至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公司高管,去年更出任首席投资官。其管理的产品线涵盖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及灵活配置型产品,巅峰时期管理规模达644亿元,占据公司总规模的半壁江山,被业界视为安信基金的支柱型人才。

在投资领域,张翼飞以绝对收益见长,擅长通过宏观研判动态调整纯债、可转债及股票的配置比例,其管理的"固收+"产品凭借稳健表现赢得市场口碑。正因如此,他在任职第十三个年头选择离开公募体系,成为该领域首位转投私募的标杆性人物,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这一变动打破了市场固有认知。传统观点认为,"固收+"基金经理不仅薪酬待遇优于多数权益类同行,且职业稳定性更高,流动多限于公募机构之间。当权益明星基金经理"奔私"已成常态,固收核心人才的转身则标志着行业人才流失进入新阶段。

公募人才离职潮背后,交织着多重结构性因素。近年来,限薪政策与退薪传闻持续发酵,尤其对国央企背景基金公司冲击显著。数据显示,这类机构基金经理离职率超过7%,较非国资背景高出两个百分点。薪酬机制的变化直接冲击了行业原有的激励逻辑——业绩驱动规模、规模创造管理费、管理费兑现个人回报的传导链条被打破。

监管环境的深刻变革同样影响着职业体验。随着被动投资理念普及和合规审计趋严,基金经理面临更严苛的行为约束,包括通讯记录审查等举措,导致部分从业者产生职业倦怠感。与此同时,私募基金的高比例业绩分成模式,对持续创造超额收益的绩优经理构成强大吸引力。

当薪酬天花板限制与执业环境变化双重叠加,公募行业引以为傲的人才优势正面临严峻考验。明星基金经理的持续流失,不仅关乎个别机构的人才梯队建设,更指向整个行业激励体系与执业生态的深层重构。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配查查作为开放的资讯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配查查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若转载请标注文章来源: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