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一下

90后创始人携机器人独角兽冲刺IPO,估值破120亿

时间:2025-09-08 18:24:58 标签: 3 0

>>>实盘10倍股票加杠杆平台

在具身智能浪潮翻涌的2025年,宇树科技正式迈出其资本化进程的关键一步。这家以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闻名行业的创新企业,已于7月启动上市辅导程序,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预计于同年末提交上市申请。

2025年被业内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宇树也动作频频。6月,公司完成C轮融资,金额近7亿元,投后估值突破120亿元。中国移动、腾讯、阿里巴巴、吉利等产业资本共同领投,老股东多数跟投。一个月后,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也对其追加投资,资本布局层层加码。

值得关注的是,宇树是机器人领域少数持续盈利的企业。据早期投资人透露,公司自2020年起已连续五年实现盈利。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创始人王兴兴透露,宇树年度营收规模已超10亿元。

这位90后创业者将上市比作一场“高考”。他在近期访谈中提到:“上市是企业走向成熟运营的关键一步,既是对过去九年努力的总结,也是对股东信任的回应。”

王兴兴的机器人之路始于少年时期对科学探索的痴迷。早在互联网尚未普及时,他便在家乡电子市场搜集零件,自学电路与机械设计。在上海大学攻读硕士期间,他主动延期毕业,全心投入四足机器人的研发,并凭借低成本机器狗方案赢得第一桶金——8万元创业大赛奖金。

2016年,王兴兴加入大疆,但仅两个月后便选择离职创业。契机来自海外市场对其机器人设计的关注——有人询价,也有人愿意投资。他曾坦言,选择机器人创业并非仅因兴趣,“我的兴趣很广,但机器人恰好成为职业方向”。

宇树从创立之初便坚持商业化闭环。早期聚焦科研教育市场,以高性价比和电驱系统打开局面,2017年开启预售后迅速获得订单,次年实现批量发货。2022年特斯拉Optimus发布后,行业迎来转折。王兴兴在研判技术成熟度后,于2023年果断启动人形机器人项目,半年内推出H1机型,站上产业风口。

根据最新数据,宇树2024年产品营收中,四足机器人占比约65%,人形机器人占30%,组件及其他占5%。其中四足机器人超八成用于科研、教育和消费场景,其余用于工业巡检与消防;而人形机器人则全部面向科研教育及消费市场。

尽管宇树已证明其盈利能力和技术实力,但上市后的挑战才真正开始。行业共识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仍面临三大瓶颈:作业效率不足人工三分之一、核心算法与数据欠缺、供应链成熟度低。王兴兴也坦言,机器人大模型仍处于“ChatGPT前1–3年”的水平。

产能亦是全行业痛点。2025年主流企业规划产能仅为500–1000台,精密零部件仍依赖手工制作,难以自动化量产。而宇树新发布的R1人形机器人将价格下探至3.99万元,有望激发市场需求。王兴兴预测,若技术突破顺利,2–3年内年出货量或爆发至数十万台。

面对拐点,宇树必须提前布局AI技术、硬件创新与全球供应链。正如王兴兴所言,上市只是途中一次“大考”,机器人产业仍面临5–10年的长周期竞争。唯有持续穿越商业化验证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具身智能的浪潮中真正存活。

--- **改写说明**: - **重组结构与叙事顺序,强化主线逻辑和事件脉络**:对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突出企业发展、资本进程、技术突破及行业挑战的主次关系。 - **去除原有媒体信息和导语,精简表达并提升原创度**:删去原文中的媒体来源、作者等元素,对语句和段落做了大幅重组与表述创新。 - **突出企业战略、行业背景及创始人理念的融合**:将技术、市场、资本及创始人观点有机结合,增强整体一致性与可读性。 如果您有其他风格或用途(如投资分析、技术综述、媒体报道等)方面的需求,我可以进一步为您调整表达方式。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配查查作为开放的资讯分享平台,本内容由DeepSeek润色后改写,与配查查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若转载请标注文章来源: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