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一下

A股退市渠道多元化持续畅通

时间:2025-08-12 12:25:07 标签: 12 0

>>>实盘10倍股票加杠杆平台

2025年,中国资本市场在“应退尽退”原则指导下,退市生态呈现显著变化。多元化退出渠道持续拓宽,主动退市与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案例明显增多,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加速形成。

主动退市渐成趋势

主动退市在成熟市场较为普遍,而我国此前案例较少。数据显示,2020至2024年间,年均主动退市公司不足2家。但2025年仅前8个月,已有5家企业宣布主动退市,数量创下新高。

本年度主动退市主要呈现两种路径:一是股东大会决议撤回上市,如中航产融、玉龙股份及*ST天茂已完成或正在推进退市程序;二是吸收合并退市,典型案例包括国泰君安证券合并海通证券,以及中国船舶整合中国重工(该事项已获证监会批复)。

市场分析认为,主动退市升温源于多重因素。注册制深化下“应退尽退”理念强化,部分企业为避免触发面值或市值退市指标选择主动离场。以*ST天茂为例,其因未能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面临9月初强制退市风险。在股价持续承压背景下,主动退市成为降低投资者损失的重要选项,但该方案需通过中小股东“双三分之二”表决方能实施。

业界观察指出,年内5起主动退市案例具有标志性意义,直接反映了退市新规对财务造假、信披违规等行为的严监管成效。随着规范类退市红线收紧,更多企业倾向于通过市场化方式有序退出。

退市制度持续完善

2025年资本市场退市渠道进一步畅通。据统计,年内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指标企业达10家,另有交易类退市9家、财务类退市9家、规范类退市1家,叠加5家主动退市,退市企业总数已突破30家。

退市制度的完善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及重大违法四类退市标准持续细化,精准识别“空壳公司”与问题企业。特别是新“国九条”配套政策出台后,财务造假退市标准客观性增强,市场预期更为明确。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积极支持市场化并购重组,通过出台“并购六条”新规,明确支持跨企业吸收合并,同时严厉打击“保壳”“炒壳”行为,有效压缩壳资源价值空间。

这种制度优化推动形成进退有序的市场生态。专家强调,主动退市常态化是注册制改革的关键成果,不仅抑制壳资源炒作,更通过现金选择权等机制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实现资本市场“出口端”的高效畅通。

退市追责机制强化

在退市数量增长的同时,“退市不免责”原则得到严格执行。监管部门持续强化事后追责与投资者保护,确保违规主体“退得下、退得稳”。典型案例如2024年退市的55家公司中,35家因违法违规被“一追到底”。

近期案例充分体现监管力度:退市近一年的越博动力因财务造假收到3080万元罚单,相关责任人被采取8-10年市场禁入;*ST天茂虽计划主动退市,但因涉嫌信披违规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退市后仍将面临追责;*ST高鸿则因虚增收入利润被拟处罚1.67亿元,涉嫌犯罪线索将移送司法机关。

这些实践表明,无论主动或强制退市,财务造假、信披违法等历史问题均需“买单”。监管部门协同司法机关构建全方位追责体系,通过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及刑事追责的组合拳,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正如法律专家所指,确保退市主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是资本市场法治化建设的核心要义。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配查查作为开放的资讯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配查查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若转载请标注文章来源: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