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一下
广告横幅

中国资产转向技术驱动与价值重构

时间:2025-05-19 12:01:16 标签: 16 0

近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中国资产市场表现出积极反应。未来,中美贸易政策的走向及其对中国资产的影响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证券时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分管高管袁超。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已具备较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并强调未来的关键在于充分运用现有政策工具。

在袁超看来,尽管中美经贸关系面临挑战,但中国资产的长期重估逻辑并未改变。他指出,中国经济具有显著韧性和潜力,叠加超大规模市场和全产业链重构优势,为中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袁超分析称,当前中国资产吸引力正从"估值修复"转向"技术驱动+资产重估"模式。他表示,若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科技突破转化为盈利增长且地缘风险有所缓和,外资长线资金将加速流入中国市场。

用好现有政策工具

袁超指出,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对中国产品价格具有双重影响。他谈到,中国对美出口规模远超进口,因此"关税战"降温对推动产品价格上涨的作用可能大于对价格回落的拖累,这将有助于国内CPI和PPI企稳回升。

针对货币政策是否会随中美贸易磋商进展而调整这一市场关注的问题,袁超认为,阶段性缓和对中国货币政策基调的影响有限。他解释道,中国货币政策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基调,并强调政策工具箱充足且保持定力。

袁超表示,未来宏观政策将进入观察期,重点在于用好现有政策工具,积极应对潜在风险挑战。

产业链韧性支撑资产重估

今年中国资产重估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议题。在当前贸易摩擦背景下,这一趋势是否持续及内在逻辑如何演变备受关注。

袁超认为,中国资产重估将推动A股和港股整体估值中枢上移。他特别指出,港股因长期受流动性折价和地缘因素压制,估值修复空间更大。

袁超强调,中国资产重估不仅带来短期资本增值,更蕴含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潜力。他预计,在未来三至五年内,"高成长"赛道将成为主要投资方向,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及转化效率将成估值核心指标。

港股估值修复空间更大

袁超指出,随着政策、基本面和预期的合力作用,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将持续提升。他预计,A股和港股市场将出现估值中枢上移趋势,而港股的结构性修复将更为显著。

袁超向记者解释道,当前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远低于纳斯达克100指数,这种估值错配将随着科技创新的兑现和政策红利的释放逐步修正。

他强调,未来对中国科技企业的估值模式将发生转变,从传统的市盈率估值转向"主营业务市盈率+创新业务市销率"的综合评估体系。这将使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及转化效率成为影响估值的核心因素。

配查查作为开放的资讯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配查查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若转载请标注文章来源: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