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一下

摩根士丹利预测人形机器人

时间:2025-07-24 12:18:57 标签: 17 0

>>>实盘10倍股票加杠杆平台

摩根士丹利近期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正经历关键转折,其市场情绪的核心驱动力已聚焦于实际应用场景的落地与底层技术的实质性突破。该机构预测,中国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一轮应用推广高峰,显著提振市场信心。与此同时,一系列潜在的技术迭代节点亦值得密切关注。

市场动能切换:从预期炒作到价值验证

2025年初,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在多重催化剂推动下迎来估值重构。1月至3月中旬,相关概念股呈现强势上涨态势,中国板块一季度涨幅达37%,显著超越MSCI中国指数23个百分点。摩根士丹利分析认为,此轮行情主要由四大因素驱动:

首先,全球科技巨头战略布局加速。华为、英伟达、Meta、OpenAI等企业依托AI与云计算优势,密集推进模型研发与场景探索,新品发布与人才招募动作持续引发市场关注。

其次,产业领袖释放激进量产信号。特斯拉CEO马斯克提出2025年Optimus产能目标5000-10000台,2027年规划达百万级;Figure AI宣布四年10万台交付计划;英伟达黄仁勋预言通用机器人"ChatGPT时刻"临近;国内智元、优必选、引擎动力等企业亦给出2025年数百至数千台出货指引。

再次,技术壁垒持续突破。DeepSeek R1展现中国AI进阶实力,Figure Helix、智元GO-1及英伟达GR00T N1等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相继面世,推动机器人认知与执行能力跨越式发展。叠加国内产业政策的持续加持,共同构筑市场乐观预期。

然而随着预期充分兑现,板块于3-7月进入估值消化阶段,整体回调幅度约6%,显示市场对落地验证的诉求日益迫切。

商业化进程面临现实检验

摩根士丹利强调,当前产业面临的核心矛盾在于高估值需要实际应用支撑。技术迭代虽持续推进,但现有应用仍集中于结构化场景。数据瓶颈制约模型进化,企业正积极探索效率提升路径。产业调研显示,人形机器人距离实现通用任务能力仍有显著差距。

预期修正信号已然显现:特斯拉6月将2025年Optimus产量目标从"5000-10000台"调整为"数千台",优必选、引擎动力等国内企业同步下调出货指引。这些调整引发市场对商业化时间表的重新审视。

中国应用落地潮蓄势待发

展望下半年,摩根士丹利认为"场景渗透"将成为核心观测指标。尽管"人形第一"的竞争仍在持续,但工业自动化与商业服务领域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落地,实际部署进度将决定市场情绪走向。

"政策工具箱的持续发力是中国保持领先优势的关键。"报告指出,"随着产业资源加速汇聚,预计下半年将迎来密集的模型迭代、硬件创新(新材料/新设计)及软件算法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人形机器人已被中国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当前政策侧重供给端支持(政府基金、研发补贴),但随着技术成熟,需求端激励政策有望出台,通过应用补贴加速数据闭环构建。

2025年下半年被视作关键落地窗口期。除科研机构采购外,商业化订单有望持续放量,近期国内出现的批量采购案例已初步验证该趋势。多家集成商正竞逐年内数百至数千台的交付目标,通过场景数据积累驱动智能水平提升,最终实现任务场景拓展、部署效率优化及执行成功率提高。

产品迭代节奏同样影响市场表现。头部企业新机型进展(如特斯拉、Figure、宇树科技等)若超预期将成为板块催化剂,反之则可能引发估值调整。

汪友若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配查查作为开放的资讯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配查查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若转载请标注文章来源: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