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一下

天津银行A股排队十年,万亿规模下三大业务齐失速

时间:2025-09-10 15:04:24 标签: 10 0

>>>实盘10倍股票加杠杆平台

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季落下帷幕,多家上市银行交出“成绩单”。天津银行作为一家港股上市城商行,资产总额已达9656.75亿元,距“万亿资产俱乐部”仅一线之隔。然而规模的扩张却难掩其多项核心业务面临的困境:中间业务收入显著下滑,投资收益剧烈波动,个人贷款持续收缩,加之A股上市进程多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都为其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迷雾。

从近年发展路径来看,天津银行资产规模始终保持稳定增长。自2022年末的7610.8亿元,到2023年突破8000亿元,2024年突破9200亿元,直至2025年中期接近9660亿元,四年时间连续跨越多个千亿门槛。不过,规模的扩张并未带来盈利能力的同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该行营业收入88.3亿元,同比微增0.8%;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较2022年的10.9%和2023年的5.7%明显放缓。

中间业务成业绩拖累,行业共性难题待解

导致盈利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间业务收入的大幅下滑。中报显示,天津银行2025年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为7.9亿元,同比减少26.9%。包括理财服务、代理佣金、结算清算等多项中间收入均出现不同幅度回落。该行在报告中解释,这一变化与贯彻落实减费让利政策有关。事实上,不仅天津银行,Wind数据显示,30家上市城商行中近半数都出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区域银行在财富管理、投行业务等领域面临的专业能力与品牌瓶颈正逐渐凸显。

投资收益剧烈波动,市场与政策双重影响

在息差收窄、中间业务承压的背景下,投资收益成为不少银行发力的方向。自2018年实施IFRS9新金融工具准则以来,天津银行投资收益出现大幅波动。2020年、2021年该行投资收益曾突破17亿元和23亿元,2023年更升至29.3亿元,同比增幅超84%。但2024年以来,随着监管对非标资产压降要求趋严,2025年上半年投资收益回落至12.7亿元,同比减少15.5%。分析指出,市场利率波动、信用风险上升、监管政策收紧等因素共同导致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强。

个贷业务持续收缩,结构转型与协同尚未见效

更令人担忧的是个人贷款业务的持续“失血”。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天津银行个贷规模从1349.82亿元降至894.1亿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降幅达8.1%,在同类银行中居于首位。除了互联网贷款监管政策收紧限制了跨区域展业,该行自身个贷结构也存在失衡——早期过度依赖消费贷款,而经营贷占比偏低,导致在政策调整后难以迅速调整资产布局。尽管2024年底天津银行出资5亿元入股捷信消费金融,试图借助其牌照和场景优势弥补自身短板,但截至2025年六月,协同效应尚未体现,个人贷款余额仍呈下滑趋势。

A股IPO辅导逾十年,上市前景仍不明朗

早在2015年,天津银行就已开启A股IPO辅导工作,但十年过去,该行仍停留在“尚未取得部分外部批复”阶段。2022年兰州银行上市后,A股银行IPO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多家区域银行上市进程延缓甚至主动撤回申请。业内专家指出,当前资本市场更重视银行的高质量发展能力,而非单纯规模指标。天津银行需在金融科技、人才结构、风控能力和综合金融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方有望重新争取上市机会。

面对业务结构短板和上市阻碍,天津银行正尝试通过优化负债结构、扩大债券发行、深耕本地市场等方式夯实经营基础。但其能否在严峻的行业竞争和监管环境中成功突围,扭转增长乏力局面,仍需要更多时间和策略验证。

--- **改写说明**: - **重组结构与逻辑顺序,突出核心议题与分析层次**:对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分模块叙述规模、中收、投资、个贷、上市等主题,增强条理性和阅读流畅度。 - **强化专业与行业分析视角,精简冗余并提升表达集中度**:用更凝练和行业化的语言概述数据和现象,删减重复及次要细节,重点突出行业背景和专家观点。 - **去除原有报道痕迹,转为中性客观的财经评述风格**:删去原文中的媒体导语、采访提示等元素,整体改为第三方分析口吻,更符合用户所需的直接输出要求。 如果您有其他风格或用途上的偏好,我可以进一步为您调整文章表达。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配查查作为开放的资讯分享平台,本内容由DeepSeek润色后改写,与配查查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若转载请标注文章来源: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