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一下

沪指距4000点仅一步之遥,市场观望什么?

时间:2025-10-28 06:30:26 标签: 6 0

>>>实盘10倍股票加杠杆平台

在10月27日的交易中,A股市场对4000点关键整数位发起多轮攻势,呈现出一场扣人心弦的突破尝试。最终上证指数收于3996.94点,与突破仅差毫厘,为市场后续走向埋下伏笔。

尽管关口未破,但当日成交额显著放大至2.36万亿元,新易盛(300502.SZ)等73只个股股价刷新历史高点。然而,繁荣表象下资金流动暗藏分化:主力资金净流出75.9亿元,电子、通信行业获大幅资金注入,而电力设备板块则成为抛售焦点。

市场为何在关键位前驻足?后续突破动力将取决于哪些要素?

永赢基金分析认为,本轮行情的中期核心推动力源于政策层面对资本市场的空前重视,由此引发的赚钱效应持续吸引微观资金入场,加之热点板块的轮动活跃。短期来看,市场仍存在多重积极支撑因素。

随着三季报披露进入高峰,业绩确定性成为破解冲关谜题的关键。摩根士丹利基金人士指出,中国制造业优势的强化正推动上市公司盈利改善,这一趋势已显现积极信号,将成为市场未来的核心支撑。

4000点近在咫尺

10月27日A股高开高走,三大指数早盘涨幅均超1%,午后转入高位震荡。上证指数盘中最高触及3999.07点,续创十年新高,却始终未跨过4000点门槛。

收盘时主要指数全线上扬,市场量能明显放大。上证指数单日涨1.18%至3996.94点;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分别上升1.51%和1.98%。全市场成交额达2.36万亿元,较前日增加约3650亿元。

市场情绪回暖背景下,个股涨多跌少。Wind数据显示,当日3361只个股收涨,新易盛、中际旭创(300308.SZ)等73只个股创股价新高。存储器、消费电子、光模块(CPO)等概念板块领涨,成为指数上行的主要推力。

相关板块的强势表现也反映在ETF市场,通信、半导体、电子类主题ETF涨幅居前。例如华夏与银华旗下的5G通信主题ETF单日涨幅超5%,另有25只相关ETF涨幅逾3%。

资金面分歧在整体回暖中同步加剧。数据显示,主力资金单日流入与流出规模分别达8776.68亿元和8852.58亿元,净流出额增至75.9亿元。

行业资金流向呈现显著差异。申万一级行业中,电子、通信板块获主力资金重点布局,净流入额分别为38.66亿元和22.5亿元;相反,21个行业遭遇净流出,电力设备板块以46.58亿元的净流出额居首。

个股层面,近百只股票获超1亿元主力资金注入。胜宏科技(300476.SZ)以9.47亿元净流入额领先,且连续三日资金流入;恒宝股份、安泰科技等个股净流入额也超6亿元,成交同步放量。

动力源在何处?

永赢基金解读称,市场逼近4000点的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上周末中美经贸磋商取得进展,缓解外部不确定性;二是国内政策导向明确,“十五五”规划强调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自立、绿色转型与实体经济壮大,强化了科技与绿色板块的投资逻辑。

恒生前海基金经理龙江伟表示,中美磋商利好刺激下,算力、半导体等成长板块集体走强。短期市场风格或向性价比与景气度平衡回归,长期中国资产重估趋势未变,回调后有望延续修复行情。

10月以来A股在3900点附近震荡上行,市场对突破4000点的预期升温。业内观点认为,关键整数位通常难以一蹴而就,筹码获利了结与情绪波动可能引发震荡,但基于基本面与资金面趋势,后续突破仍具可能性。

招商基金黄亮指出,上证指数站上4000点需“盈利+资金”双轮驱动,建议关注估值合理、业绩存在改善空间的方向,同时管理预期风险。

部分机构提示高位波动风险。华北一位权益基金经理称,算力等热门行业在三季报催化下或推动指数快速上行,但需警惕获利盘兑现带来的调整压力。

关键信号指引

三季报披露期与机构调研动态成为判断后市的重要参考。科技、创新药等赛道经历回调后逐步修复,市场对业绩确定性的关注度提升,机构调研频率明显加快。

统计显示,近一个月内865家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合计被调研991次。机械设备、电子、电力设备及医药生物板块最受关注,其中机械设备行业106家公司被调研132次,电子行业64家公司获112次调研。

受季报窗口期影响,调研内容多聚焦三季度业绩与未来展望。目前已披露三季报的1309家公司中,221家在近一月获机构调研,其中超85%企业实现盈利。

长城基金汪立表示,先行披露企业整体质量较高,挖掘三季报机遇需结合景气行业与盈利预测上调方向。

摩根士丹利基金分析人士强调,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中长期业绩的乐观预期至关重要,尤其是中游制造类企业在政策支持下业绩改善确定性增强。

龙江伟建议持续关注科技成长板块的结构性机会,AI领域即将迎来的技术升级或形成行业催化;同时政策发力背景下,内需相关顺周期板块也值得布局。

永赢基金人士补充,科技龙头三季报若兑现业绩,将巩固主线逻辑并吸引增量资金。中长期看,政策路径清晰、流动性改善与产业升级持续推进,市场向上基础依然稳固。

针对持仓优化,汪立建议减持估值过高且业绩不及预期的标的,增持估值合理、增长稳健的品种,尤其是三季报超预期的行业龙头。投资者需构建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持仓结构,避免盲目追热。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配查查作为开放的资讯分享平台,本内容由DeepSeek润色后改写,与配查查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若转载请标注文章来源: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