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一下

中信证券:当前4000点指数成色优于2015年同期

时间:2025-11-02 18:11:37 标签: 12 0

>>>实盘10倍股票加杠杆平台

尽管上证指数再次站上4000点,但当前市场的内在结构与2015年同期相比已发生本质变化。指数编制方法的优化、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行业格局的重构以及估值体系的理性回归,共同构筑了更具韧性的市场基础。在政策面趋于明朗、外部环境阶段性缓和的背景下,投资者应更关注产业结构性机遇,而非单纯指数点位的波动。

十年变迁:4000点背后的质量跃升

1)指数计算方法的科学化演进显著提升了市场代表性。2020年实施的编制规则改革,将科创板纳入样本空间,延长新股计入时限,并建立劣质企业剔除机制。这些调整有效减弱了次新股波动对指数的干扰,使指数更真实反映实体经济运行。历史回测显示,2011-2019年间次新股平均每年拖累指数收益率约0.5个百分点,而新规实施后这种扭曲效应基本消除。

2)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比2015年与2025年数据,上证成分股总市值增幅达82%,年化增长6.0%;归母净利润规模扩张114%,年化增速7.7%。尽管股本扩张稀释了部分收益,但每股收益仍实现2.4%的年化增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以来EPS同比增速持续回升,显示盈利改善趋势正在强化。

3)市场驱动力从普涨转向优质个股引领。在当前仍上市的老成分股中,约40%企业市值超越2015年高点。其中市值增长前10%的个股贡献了超七成的增量,凸显结构性牛市特征。2023年IPO政策调整后,市场增长动力重新回归存量企业价值创造,今年以来存量公司贡献了97%的市值增长。

4)产业结构向科技创新加速转型。电子、通信、计算机行业市值占比合计提升15.4个百分点,科创类企业整体占比从10.8%跃升至32.9%。指数权重股构成深刻反映这种变迁:金融企业在前30大成分股中占比从57%降至47%,而科技与资源类企业席位明显增加。

5)企业全球化布局取得实质性突破。非金融企业海外收入占比提升5.5个百分点,其中剔除石油石化后的核心制造业海外收入占比提升幅度达6.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地产链行业市值占比从14.5%降至5.5%,有效降低了指数对内需周期的敏感度。

6)估值体系更趋健康理性。虽然整体市盈率与2015年相当,但中位数市盈率从66.6倍降至28.9倍,显示估值泡沫得到有效挤压。更重要的是,非金融企业净利润增速从2015年的-9.8%转为正增长2.0%,估值支撑更为扎实。

新阶段下的配置思路

1)结构性机遇将成为主导逻辑。当前市场核心矛盾在于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的中企出海浪潮。在中美关系进入相对平稳期的窗口内,应把握产业升级带来的确定性机会。投资者需适应从贝塔行情向阿尔法挖掘的转变,重点布局明年仍具增长潜力的新能源、高端装备、消费电子等领域。

2)三大方向构建核心持仓:传统制造业价值重估、全球化布局深化、端侧AI商业化落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十五五”规划将传统产业升级置于新兴产业发展之前,明确要求巩固矿业、冶金、化工等基础产业的全球地位。这预示着政策导向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重点关注中国具备全球份额优势、海外替代弹性低的细分领域。

3)短期关注业绩驱动下的估值修复机会。三季报披露后,部分板块出现错杀机遇:白酒行业经历财务调整后初现企稳迹象;软件企业盈利拐点开始显现;创新药板块在深度调整后迎来重要临床数据披露期。这些领域可能成为资金轮动的受益方向。

潜在风险提示

中美关系出现超预期波动;国内经济复苏力度不及预期;全球流动性环境加速收紧;地缘政治冲突升级;房地产市场需求恢复缓慢。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配查查作为开放的资讯分享平台,本内容由DeepSeek润色后改写,与配查查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若转载请标注文章来源: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