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一下
广告横幅

债券视角观财政会:要点明晰,策略精准,把握债市脉动。

时间:2024-10-14 14:51:06 标签: 366 0

来源:冠南固收视野

摘要

一、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落地,监管表态较为积极

1、已有“四大领域”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举措进入决策程序,此外强调仍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2、支持地方化债力度较强。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

3、房地产方面,继2019年9月以来财政再次明确专项债可用于土储和房地产。另外财税或协同配合有关住房政策推出,降低购房成本、促进需求释放。

4、消费方面,改善消费倾向更高的群体(困难群众和学生群体)的收入预期和消费能力,不仅是消费“支出端”补贴也重视消费“来源端”的支持。

二、化债几步走?增量有多少?

1、2024年安排1.2万亿化债额度:8000亿新增专项债(已发)和4000亿特殊再融资债券(四季度待发)。

2、每年继续安排部分新增专项债支持化债,预计规模或在7000-8000亿。

3、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存量债务,预计规模或在5-6万亿。

三、财政补齐缺口:一本账需要1万亿左右,一本账 二本账或需3万亿

1、财政强调能完成全年预算目标(更加关注一本账),缺口补齐可以期待。2024年一本账缺口为1.3万亿,二本债缺口为1.5万亿。

2、目前一本账补缺口的概率较大,一二本账补缺口也有充足工具。(1)央行上缴利润:约1万亿空间。(2)增发普通国债:国债结存额度为8300亿,且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如果央行上缴利润规模较大,则增发普通国债的规模或相对可控。

四、助力“稳增长”:消费、地产是核心

针对“稳增长”的增量政策,重点在房地产、消费两大领域发力,而对传统基建投资更加强调已有专项债额度和资金的加快落实和支出,未有追加资金支持,或体现出目前阶段财政对“稳增长”思路的转变:一是,加大化债力度,推动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修复,降低债务负担对经济发展的拖累;二是,化债进程中财政“稳增长”的重心和抓手也从“重投资”向“重消费”倾斜。

另一方面,对于改善经济内生动能而言,本次财政会议释放的短期增量刺激比较有限,而更多着眼于解决化债、改善地方政府支出能力、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等中长期问题。这一定调下,基本面“拐点”或还需要观察。

若全年要实现5%增长目标,则四季度GDP增速或需达到5.2%以上。当前的消费、投资强度仍有明显差距,需等待前期及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进一步显效。

五、债市策略:调整风险可控,推荐10y国债 短端信用 存单的哑铃型策略

1、财政表态积极,供给压力或将增加。四季度政府债券供给预计区间在1.7万亿-4.7万亿,2.7万亿-3.7万亿的概率偏大;但央行配合财政意愿较强,有二次降准可能,供给影响或较可控。

2、化债层面,政策改善城投债预期,缓解部分弱资质地区估值偏高的矛盾。

3、宽信用层面,目前政策方向更着眼于长期经济的内生动能改善而不是短期拉投资,年内债市大幅调整风险有限。

4、当前债市从赎回潮走向缓和,但具体政策仍待落地,风险偏好提高的持续性仍待观察,四季度债市投资不用过于激进。

5、操作建议:优先考虑10y国债 短端信用 存单的哑铃型策略。短期风险偏好以及宽信用扰动仍存,基于性价比和安全性资金偏好的因素,建议结合赎回指标,从短端着手逐步进行配置。

风险提示: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宽信用政策持续发力

目录

正文

10月第二周,资金面先紧后松,资金分层明显,财政力度预期下修、权益市场上涨动能转弱,债市情绪略有修复,利率表现更好,信用品种表现仍受赎回扰动。全周来看,7y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4.5BP至2.0250%,10y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2.5BP至2.1325%,30y国债下行5.5BP至2.2950%。

本周,央行OMO大幅净回笼,资金面先紧后松,资金分层明显,1y国股行存单发行价格提价至1.92%附近,1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6BP报1.41%。具体看,周二,上午10时发改委会议有关稳增长的政策增量较少,低于此前市场预期,股市高开后涨幅收窄,债市主要期限国债活跃券上行3-6BP左右,信用债市场延续大幅回调。周三,国新办公告财政部将于周六召开新闻发布会、央行公告与财政部联合工作组召开首次正式会议,并称“继续为央行国债买卖操作提供适宜的市场环境”,权益市场大幅调整,上证指数跌回3300下方,利率短端品种调整、中长端偏强。周四,早盘央行公告称创设SFISF提高资本市场流动性、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权益市场先强后弱,债市情绪回稳,中长端表现优于短端,信用债略有修复。周五,资金价格继续回落,中短端利率品种进一步下行,长端对周六财政会议保持观望,叠加部分止盈盘扰动,10y国债活跃券收益率震荡上行、最高触及2.1375%,30y国债活跃券上行至2.30%附近。周六,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未公布具体的增量规模,但释放相对积极的态度,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先下后上,部分止盈盘释放,10y国债收益率最低下行至2.1150%、最高触及2.14%附近。

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落地,监管表态较为积极

在9月24日金融多部委发布会“双降”超预期落地、9月末政治局会议定调“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之后,市场对增量财政政策较为期待。10月12日国新办“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召开,财政整体表态较为积极:

一是,近期已有“四大领域”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财政政策举措进入决策程序,此外强调仍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1)目前已经进入决策程序的政策:化债 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银行资本 稳地产 促消费四大领域;(2)此外,财政部部长强调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二是,支持地方化债力度较强。罕见提及“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债,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财政评价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

三是,房地产方面,会议强调“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是继2019年9月以来,财政再次明确专项债可用于土储和房地产领域。通过专项债资金支持土地、商品房收储,消化存量、平衡供需结构,同时促进房企信用改善。另外会议提及“研究取消非普宅衔接的增值税政策”,意味着财税政策或协同配合有关住房政策推出,降低居民购房成本、促进需求释放。

四是,消费方面,会议强调“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国庆节前已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下一步还将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改善消费倾向更高的群体的收入预期和消费能力,这也意味着财政促消费的思路或发生一定转变:不仅是消费“支出端”的补贴(“以旧换新”财政补贴),也重视消费“来源端”的支持(居民收入端)。

化债几步走?增量有多少?

“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基调下,往后财政化债工作分三步走。

第一,2024年安排1.2万亿化债额度,分别是8000亿新增专项债(已发)和4000亿特殊再融资债券(四季度待发)。财政部提到2024年以来已经安排了1.2万亿元债务限额支持化债。根据10月8日发改委的国新办发布会,今年新增专项债有3.12万亿元用于项目建设,全年额度为3.9万亿,即有约8000亿是用于补充地方政府财力、未披露“一案两书”的新增专项债,截至9月末已基本发完;本次会议提到今年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了4000亿元用于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形式或类似2023年四季度发的特殊再融资债券。

第二,每年继续安排部分新增专项债用于支持化债,预计规模或在7000-8000亿。财政部指出每年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若参照去年(7000亿,2.3万亿化债额度-1.5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和今年(8000亿)的用于化债的新增专项债额度安排来看,预计发行规模每年在7000-8000亿元左右。

第三,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预计规模或在5-6万亿。

(1)思路一:预计大于2019-2024年化债额度,规模在5万亿以上。2019-2024年财政支持化债规模约为4.7万亿(2019置换债1579亿 建制县隐债化解试点的特殊再融资债券6128亿 全域无隐债试点的特殊再融资债券5042亿 2023年化债额度2.2万亿 2024年化债额度1.2万亿)。前期政策化债成效较好,截至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余额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50%,但后续地方财力在卖地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偿债压力较大,需要财政进一步加码支持。按财政部评价这是近年来出台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来估计,预计大于前几年的4.7万亿规模,或达到5万亿以上。

(2)思路二:为了弥补疫情期间地方财力的下降,规模可能达到6万亿。参考白重恩的《新阶段的中国经济与财政政策》一文测算,2020年-2022年疫情冲击下地方增加了6.8万亿赤字,其中中央弥补约1.2万亿,地方仍有接近5.6万亿的赤字增加,为了弥补这部分地方财力的下降,后续化债额度可能会达到6万亿左右。

财政补齐缺口:一本账需要1万亿左右,一本账 二本账或需3万亿

财政强调能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缺口补齐可以期待。财政部部长表示:“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预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不及预期。大家比较关注今年是否可以实现预算目标,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财政有足够的韧劲,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完成全年预算目标,请大家放心。”财政发言对补缺口表态积极,尤其关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本账)。2024年一本账缺口为1.3万亿(以2024年8月收入增速外推,下同),二本债缺口为1.5万亿,一本账补缺口大致需要1万亿财政资金,一本账 二本账补缺口需要3万亿财政资金。

目前一本账补缺口的概率较大,一二本账补缺口也有充足工具。(1)央行上缴利润:约1万亿空间。财政部提及“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努力增加财政收入”,目前央行的其他负债规模为1.7万亿,扣除借券4000亿以及留存利润3000亿左右(参考2022年),则可上缴利润的空间在1万亿附近,接近历史最高水平。(2)增发普通国债:目前国债结存额度为8300亿,且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如果央行上缴利润规模较大,类似2022年,则增发普通国债的规模或相对可控。目前央行上缴利润空间在1万亿附近,根据2022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当时国企上缴利润高达1.65万亿,有近9000亿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补一本账。若参考2022年安排较大的央行上缴利润规模,预计后续增发普通国债来弥补一本账缺口的规模相对可控。

助力“稳增长”:消费、地产是核心

会议针对“稳增长”的增量政策,重点在房地产、消费两大领域发力,而对传统基建投资,更加强调已有专项债额度和资金的加快落实和支出,未有追加资金支持,或体现出目前阶段财政对“稳增长”思路的转变:一是,加大化债力度,推动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修复,降低债务负担对经济发展的拖累;二是,化债进程中,财政“稳增长”的重心和抓手,也从“重投资”逐步向“重消费”倾斜。

(一)消费:重要性提升,是财政“稳增长”的新抓手

在总结今年工作成果、部署下一步工作时,财政部将“改善居民收入”、“消费潜能”置于首位,体现消费的重要性有所提升。(1)介绍今年积极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工作成果时,将“多举措增加居民收入”提前至首位,先于政府投资、“两新”政策。(2)介绍下一步工作部署时,将“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激发消费潜能”置于“发挥政府债券牵引作用,带动有效投资”之前。整体更突出提振消费的重要性。

对比今年7月31日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在“推动经济持续向好”下一步部署中,是将“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置于任务目标之首,对消费的提法偏少。这意味着财政“稳增长”的重心或发生一定转变,即由传统的强调政府投资开始向增强消费(收入补贴、支出补贴两个维度)倾斜。

(二)房地产:重启专项债用于土储,配合推动“去库存”

在房地产领域,在此前央行5项金融支持政策的基础上,财政部新增三条支持举措,重点运用专项债资金配合推动“去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再平衡、实现“止跌回稳”。具体来看:

一是,允许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今年5月自然资源部《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517”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央行“924”发布会上均有过专项债资金用于支持土地储备的表述。本次是财政部正式“官宣”专项债可以用于土储,进一步介绍政策目的和出台背景,主要着眼于盘活房企闲置土储、改善企业流动性;同时也允许有需求的地方政府用于新增土储,以缓解地方支出压力。这是继2019年9月国常会明确“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之后,重新扩大专项债支持范围,不排除后续土地储备专项债可能重启发行。

二是,支持收购存量房,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包括:(1)用好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2)继续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更多通过消化存量房的方式来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财政部明确专项债可支持地方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同“517”系列政策央行创设3000亿再贷款工具支持地方国企收储的政策思路一致,均是着眼于“去库存”、平衡商品房市场供需关系、促进成交量与价的“止跌回稳”。

三是,及时优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财政部介绍,当前正在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宅与非普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这表明“取消普宅认定”或是大概率事件,财税或配合其他住房政策,从降低购房成本的角度共同促进需求释放。

(三)基建投资:强调用好存量,聚焦支出进度

本次会议肯定了今年政府投资对“有效投资、扩大内需”的带动作用,但并未提及追加财政资金、刺激投资。结合会议表述看原因,一是,认为今年以来财政资金对投资的支持力度较往年已经偏大,未来三个月仍有2.3万亿专项债资金可安排使用、空间充足;二是,由于“促消费”的重要性相对提升,政府投资的排序相对后置。综上,当前时点追加资金、刺激投资的必要性不强,而更强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用好存量。

从数据看,由于专项债资金到位偏缓,前三季度基建投资动能也逐步下探。1-8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 4.4%、8月当月同比增速约为1.2%左右,9月建筑业PMI新订单下至2020年2月以来新低,均指向投资需求增量不足。四季度,伴随专项债资金到位改善,或带来项目支出进度加快、进而对基建投资读数或有提振;但另一方面,前述2.3万亿待安排使用资金或也包含用于债务置换的部分,加之北方施工条件不利,因而对基建的支持力度难以估算,不排除投资改善幅度或低于预期。

综上,会议体现财政“稳增长”的支持思路发生了一定转变。一是从“重投资”逐步向“重消费”倾斜,且除支出补贴之外,也注重消费能力的改善。二是运用专项债资金, 加大对房地产“去库存”的支持。但另一方面,对于改善经济内生动能而言,本次财政会议释放的短期增量刺激比较有限,而更多着眼于解决化债、改善地方政府支出能力、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等中长期问题。这一定调下,基本面“拐点”或还需要观察。

展望四季度,继续聚焦消费、投资的改善进展。假设三季度GDP增速在4.6%的基础上,若全年要实现5%增长目标,则四季度GDP增速或需达到5.2%以上。按照支出法框架,中性情形下,若社零增速达到4.0%,则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需要达到4.0%左右、对应基建投资(不含电力)需要5.5%-6.0%或才可实现。但当前的消费、投资强度距离这一目标仍有明显差距,需等待前期及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进一步显效。

债市策略:调整风险可控,推荐10y国债 短端信用 存单的哑铃型策略

1、财政表态积极,供给压力或将增加,但在央行配合的主基调下,预计影响较为可控。

(1)四季度政府债券供给:预计区间在1.7万亿-4.7万亿,2.7万亿-3.7万亿的概率偏大,等待10月人大常委会对规模的进一步明确。

存量债券空间:1.3万亿。国债9000亿 新增专项债3000亿 新增一般债1000亿。

特殊再融资债券4000亿。中央财政已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了4000亿元,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

可能:1万亿增发国债实现一本账收支平衡(中性情境:当前国债增发速度)。由于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不排除继续增发国债来补缺口,一本账的缺口在1万亿附近,增发1万亿国债与当前国债发行速度较为接近。但具体安排仍待10月人大常委会明确,且规模受到央行是否上缴利润的影响。

可能:1万亿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行资本。财政部采用“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稳妥有序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目前正在等待各家银行提交资本补充具体方案。2020年以来每轮特别国债规模不低于1万亿,本轮特别国债规模取决于大行的需求,或采用分批的方式,落地时点存在不确定性,细节仍待10月人大常委会明确。

可能:1万亿置换债。根据2015年置换债的发行经验(3月1万亿额度、6月1万亿额度、8月1.2万亿额度),每轮下达在1万亿附近。

(2)央行配合财政意愿较强,供给影响或较可控。9月24日,央行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将注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配合,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四季度也会根据情况有可能进一步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2024年四季度政府债在2.7万亿-3.7万亿的概率偏大,偏大的3.7万亿与2023年同期较为接近(2023年Q4政府债券供给3.6万亿),但大概率有二次降准配合,预计供给对资金面的扰动较可控。

2、化债层面,政策改善城投债预期,缓解部分弱资质地区估值偏高的矛盾。在“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政策支持下,缓解地方政府性公开债券的保刚兑压力,城投债务风险将进一步缓释,利好城投债,特别是部分弱资质地区经历赎回潮后估值偏高、附息压力增加。对于政策支持范围内的主体,一方面,隐债置换下主体债务结构改善,经营能力有望提升,债券收益率或进一步下行;另一方面,随着政策落地此类主体可能迎来新一轮提前兑付,关注机会与风险。

3、宽信用层面,目前政策方向更着眼于长期经济的内生动能改善而不是短期拉投资,年内债市大幅调整风险有限。目前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更着眼于长期经济的内生动能改善,例如大额化债的目的是为了短期补缺口、有了增量资金后提振地方长期的建设意愿,补充国有大型银行资本是为了银行更好支持化债、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提振居民消费)等任务,增量财政资金并未集中回到基建拉动的传统投资发力方向,财政更多还是督促前期使用偏慢的专项债资金加快使用。因此预计宽信用生效仍待时日,债市大幅调整风险有限。

4、当前债市从赎回潮走向缓和,但具体政策仍待落地,风险偏好提高的持续性仍待观察,四季度债市投资不用过于激进。目前基金累计净卖出规模为6357亿已接近2022年水平(6300亿),债券ETF份额由负转正,理财由净卖出重回净买入,反应赎回潮边际缓和。但财政具体政策仍待部署,若超预期可能对风险偏好继续积极提振。股市的财富效应是本轮赎回潮的重要驱动因素,后续仍需保持警惕,债市投资不用过于激进,四季度账户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在提高。

5、操作建议:优先考虑10y国债 短端信用 存单的哑铃型策略。债市大幅调整风险可控,配置10y国债保持一定久期,由于短期风险偏好以及宽信用扰动仍存,基于性价比和安全性资金偏好的因素,建议结合赎回指标,从短端着手逐步进行配置,优先配置流动性比较好同业存单和短期信用债。

下周关注:资金面、金融数据、外贸数据和经济数据。(1)资金方面,10月第二周,政府债券缴款规模压力较小(675亿元),赎回扰动平稳后,资金面有望维持平稳的状态。(2)金融数据方面,9月票据利率维持低位,临近季末小幅上行,信贷融资需求或仍小幅偏弱,预计新增信贷约20000亿;社融方面,9月新增社融或为34000亿,政府债券或为最主要支撑项;此外,9月季末月份,理财回表强于以往季节性,对应M2同比增速或由6.3%小幅回升至6.4%附近。(3)外贸数据方面,9月出口集运价格涨幅回落,欧美等主要航线运输需求边际转弱,叠加基数逐步回升,预计出口读数中枢或小幅下移。(4)经济数据方面,9月PMI、高频均指向基本面动能尚在“弱修复”区间,GDP增速或在4.6%附近,分项中“以旧换新”政策效应下,预计社零或有一定修复。

利率债市场复盘:债市情绪逐步修复,利率表现好于信用

10月8日,早盘央行开展41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单日净回笼8869亿元,资金分层明显,非银资金较贵,隔夜价格一度升至2.30%之上,上午10时发改委会议有关稳增长的政策增量较少,低于此前市场预期,权益市场高开后涨势收窄,国债期货低开高走后再度转跌,10y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至2.1525%后反弹至2.18%。午后,资金面持续偏紧,权益市场红盘震荡,国债期货先上后下,10y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小幅上行至2.19%附近。全天来看,央行OMO大幅净回笼,节后资金面均衡偏紧,股市高开回落,债市有所企稳,主要期限国债活跃券上行3-6BP左右,信用债市场延续大幅回调。多数国股行1y存单发行价在1.88%附近,7y国债收益率上行3.75BP至2.1075%,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3.25BP报2.19%,30年上行3BP报2.3650%。

10月9日,早盘央行开展6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单日净回笼1355亿元,银行间资金价格显著抬升,资金边际收紧,三大股指低开后低位震荡,国债期货高开,10y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至2.1625%后回调至2.175%。午后,资金面紧平衡、边际略有转松,国新办公告财政部将于周六参与新闻发布会、央行公告与财政部联合工作组召开首次正式会议,并称“在规范中维护债券市场平稳发展,为央行国债买卖操作提供适宜的市场环境”,权益市场先上后下,10y国债活跃券收益率短线上行至2.199%后回落至2.16%-2.17%区间震荡。全天来看,央行OMO大幅净回笼,资金面偏紧,权益市场大幅调整,利率短端品种调整、中长端偏强,1-3y上行2-5BP,5y以上下行1-3BP。多数国股行1y存单发行价在1.9%上方,7y国债收益率下行2.25BP至2.0850%,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1.75BP报2.1725%,30年下行3BP报2.3525%。

10月10日,早盘央行开展1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单日净回笼1420亿元,银行间隔夜、7D资金价格大幅下行,资金面平稳宽松,央行创设互换便利工具落地,首期规模5000亿,权益市场高开后先下后上,10y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至2.1475%后反弹至2.16%附近。午后,资金面延续宽松,上证指数涨势收窄,国债期货继续走高,10y国债活跃券收益率进一步下探、最低触及2.1275%。晚间美国9月CPI超预期,商品通胀由跌转涨,食品通胀加速,市场继续押注9月降息25BP。全天来看,央行OMO延续净回笼,资金面均衡宽松,早盘央行公告称创设SFISF提高资本市场流动性、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权益市场先强后弱,债市情绪回稳,中长端表现优于短端。多数国股行1y存单发行价提价至1.92%附近,7y国债收益率下行5.25BP至2.0325%,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4.25BP报2.13%,30年下行7BP报2.27%。

10月11日,早盘央行开展942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净回笼1838亿元,银行间隔夜、7D资金价格大幅下行,资金面平稳宽松,但分层依然明显,权益市场低开低走,国债期货高开后走低,债市围绕周六会议进行博弈,10y国债活跃券收益率震荡上行至2.13%附近。午后,资金面延续宽松,权益市场继续走弱,国债期货先下后上,10y国债活跃券收益率最高上行至2.1375%后跌幅收窄,尾盘下至2.1310%附近。全天来看,央行OMO延续净回笼,资金分层延续,权益市场弱势震荡,债市围绕周六财政会议展开博弈,短端表现好于中长端。多数国股行1y存单发行价提价至1.92%附近,7y国债收益率持平2.03%,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0.35BP报2.1310%,30年上行0.75BP报2.29%。

10月12日,早盘央行单日净投放232亿元,资金面平稳宽松。日内交易所休市,尽管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未公布具体的增量规模,但释放相对积极的表态,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先下后上,部分止盈盘释放,7y国债收益率下行0.5BP至2.0250%,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0.15BP报2.1325%,30年上行0.5BP报2.2950%。

从收益率曲线形态变化来看,国债和国开债期限利差均收窄。具体看,国债短端品种收益率上行5.00BP,国开债短端品种收益率上行7.91BP,国债长端品种收益率下行0.77BP,国开债长端品种收益率下行2.07BP,国债和国开长端品种表现好于短端品种。从期限利差的绝对水平来看,国债10Y-1Y利差收窄5.77BP至72.62BP,国开债10Y-1Y利差收窄9.98BP至49.56BP。

(一)资金面:央行OMO大幅净回笼,资金面先紧后松

(二)一级发行:国债净融资增加,政金债、地方债、同业存单净融资减少

(三)准变动:国债和国开期限利差均收窄

风险提示

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宽信用政策持续发力。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10月14日发布的报告《债券视角看财政会议,要点与策略——债券周报1014》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配查查作为开放的资讯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配查查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若转载请标注文章来源: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