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一下

中航基金600亿江山靠一基金支撑,经济学家离任

时间:2025-11-20 03:24:05 标签: 4 0

>>>实盘10倍股票加杠杆平台

中航基金在第三季度凭借一只混合型基金的惊人表现,实现了管理规模的跨越式增长,首次突破600亿元大关。然而,这家机构在规模高歌猛进的背后,正经历着核心管理层的持续动荡。

近期,拥有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背景的知名经济学家邓海清因个人原因离职,其职业轨迹转向银行系公募中加基金。这位曾在多家顶尖金融机构担任要职的专家,自2020年加入中航基金后,先后出任首席投资官与副总经理职务,却在首次执掌基金产品时遭遇挑战。

邓海清与新任基金经理方岑共同管理的中航混改精选混合基金,在其任职期间录得-12.9%的回报率。这只规模长期在清盘线徘徊的产品,尽管在2024年三季度曾出现短暂规模回升,但最终仍以业绩低迷告终。值得注意的是,两位基金经理均属首次管理公募产品,这段经历成为邓海清在中航基金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近两年来,中航基金管理层持续震荡。总经理、督察长、财务总监等关键岗位相继更迭,原总经理刘建经历了从总经理到督察长,再转任联席董事长的职务调整。目前公司核心高管团队仅存三人,副总经理与首席投资官等重要职位依然空缺。

精英学者的转型之困

邓海清的职业生涯涵盖多个重要金融领域。从政府部门到券商研究所,从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到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其履历堪称华丽。2020年7月他以独立董事身份加入中航基金,同年12月正式出任首席投资官,次年升任副总经理。

2023年末,邓海清迎来其基金管理生涯的首秀。与方岑共同执掌的中航混改精选混合基金,却成为其职业轨迹中的一段坎坷经历。该基金在其管理期间净值持续探底,最终以超过12%的跌幅结束这段任期。从具体表现来看,在五个完整季度中,仅有一个季度表现突出,三个季度表现不佳。

业内专家指出,公募基金应当明确区分高管职责与基金管理职能。专注于公司运营的管理者不宜同时管理基金产品,因为投资管理需要极高的专业专注度,过多行政事务可能分散投资精力。

银行系平台的新机遇

邓海清的下一站中加基金,作为北京银行控股的公募机构,截至三季度末管理规模达1360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占比超过八成。虽然中加基金尚未正式公告其任职安排,但这一平台显然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管理层持续震荡

2024年以来,中航基金管理层变动频繁。1月,公募老将王华辞去副总经理职务;7月,督察长武国强离职,总经理刘建转任督察长并代行总经理职责。经过数月公开招聘,原副总经理裴荣荣于今年4月升任总经理,仍兼任财务总监。

值得注意的是,刘建在卸任总经理后经历职务调整,最终出任联席董事长。这一系列人事变动反映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持续调整。目前,中航基金主要股东中航证券与北京首钢基金分别持有55%和45%股权,去年末曾挂牌转让10%股权,但工商信息显示股东结构尚未发生变化。

单只产品的规模奇迹

中航基金三季度的规模突破主要得益于中航机遇领航混合发起式的卓越表现。该基金规模从二季度末的10.61亿元猛增至132.31亿元,单季度增长超11倍。基金经理韩浩也因此成为公司首位管理规模破百亿的基金经理。

这只基金的成功源于其精准的资产配置。在三季度A股市场整体向好的背景下,重点布局的AI算力板块获得显著超额收益。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达77.25%,其中英维克、新易盛、中际旭创等个股股价大幅上涨,推动基金净值在三个月内实现翻倍增长。

这一突破改变了中航基金长期依赖债券型业务的格局。此前,债券基金规模占比长期维持在80%以上,随着混合基金规模激增,债基占比已降至51%。不过,如何在波动市场中维持业绩优势,仍是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今年10月,中航基金启动机构销售方向副总经理的公开招聘,显示出其意图将短期业绩优势转化为持续规模增长的决心。对于这家正处于转型期的公募机构而言,如何在规模扩张与团队稳定之间取得平衡,将决定其未来发展的轨迹。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配查查作为开放的资讯分享平台,本内容由DeepSeek润色后改写,与配查查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若转载请标注文章来源: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