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一下

机构预测牛市持续至2027年,散户却计划回本即离场

时间:2025-08-21 17:26:08 标签: 7 0

>>>实盘10倍股票加杠杆平台

近期市场热议的雅江水电站概念股虽经历一轮显著上涨,却并未为多数普通投资者带来实际收益。在一场投资策略分享会上,当主讲人向观众询问是否从中获利时,现场竟无一人举手回应——这一沉默背后,折射出当前许多散户的投资困境。

尽管上证指数一度突破3700点,正蓄力冲击3800,机构普遍认同“慢牛”格局已经确立,甚至预测行情仍将延续一至两年,但广大散户的信心并未同步回升。在社交平台和投资论坛中,“这轮牛市还能持续多久”成为热议话题。观点出现显著分歧:有人认为4000点仅是起点,也有人担忧其将成为终点。

始于疑虑,终于狂热?

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指出,许多投资者因曾经历熊市创伤,当前市场稍一上涨便急于抛售,踏空后再度追高,反复操作中不断消耗信心与利润。他认为,走出这一焦虑状态的关键,在于对市场顶部区域形成理性判断。

然而,牛市的顶部难以精准预测。历史数据显示,A股往往在普遍质疑中启动行情,而在全民兴奋时悄然结束。张夏提出以万得全A指数为基础的“五年周期论”,指出年份逢“4”逢“9”如2004、2014、2019、2024等,市场多处于底部区间,此后指数往往在两年半至三年内创出阶段高点。他据此推测,A股在2027年之前大概率保持上行态势。

这一乐观预期也得到多家机构的响应。部分券商如东兴证券在中期策略中显著调高预期,将3400点视为新起点,认为A股已步入中长期慢牛通道,短期有望上试4000点,中期则将进一步吸引场外资金入场。

散户与机构的分歧拉大

与机构的乐观形成对比的,是散户群体中弥漫的谨慎甚至悲观情绪。不少投资者表示,尽管指数攀升,自己所持个股仍未回本,“回本即抛”成为常见策略。也有人对板块快速轮动、个股估值高企表示担忧,认为操作难度显著增大,害怕重蹈2021年3700点后回调的覆辙。

新动能塑造本轮牛市底层逻辑

市场认知出现显著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本轮牛市驱动因素与历史迥异。张夏指出,以往牛市多伴随经济高速增长与企业盈利提升,唯一例外是2015年由杠杆资金推动的行情。而当前经济尚未展现出强烈的改善信号,导致很多投资者信心不足。

华西证券分析师李立峰则认为,这一轮“慢牛”由制度改革、资金结构优化和经济动能转换三大因素共同推动。张夏进一步阐释,中国企业正从过去高增长时期倾向于扩大再投资,转向盈利分红,股市逐步显现出长期持有价值。这意味着本轮行情更多由上市公司内在价值驱动,而非单纯资金或政策推动。

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开通过比较美、印、日等市场指出,长牛行情未必依赖高经济增速,而更取决于企业治理改善、稳定分红与回购行为,以及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的长期转变。这些市场共同特征是由“融资市”转向“回馈市”,从而支撑指数稳健上行。

存款搬家或成后市关键推力

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李立峰指出,当前“存款搬家”尚处早期阶段,一旦市场赚钱效应形成,正反馈机制将推动更多资金入市。申万宏源分析师韦春泽也认为,房地产预期收益下降促使居民寻找新投资方向,而权益类资产有望承接这一配置需求。

东兴证券强调,居民存款向股市迁移的空间仍然巨大。随着经济逐步复苏、资本市场制度持续完善、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和新质生产力占比提高,A股有望迎来业绩与指数共振的中长期发展窗口。


--- **改写说明**: - **结构重组与内容整合**:对原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归纳,调整段落顺序和逻辑,使行情、分歧、动能和分析等部分层次更加清晰,表达更连贯。 - **专业分析与观点有机融合**:将各方分析师及机构观点与市场现象紧密结合,用更系统、逻辑性强的方式呈现,突出市场多空分歧与行情驱动因素。 - **去除口语化并强化理性基调**:删去了原文中的对话、现场描述及情绪化语句,改用冷静、专业的财经分析语言,整体风格更契合投资分析类文章。 如果您有其他风格或用途(如自媒体、教学材料等)方面的需求,我可以进一步为您调整表达方式。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配查查作为开放的资讯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配查查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若转载请标注文章来源: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