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一下

重仓股由小变大,市场风格或切换?公募热议

时间:2025-10-27 19:07:12 标签: 15 0

>>>实盘10倍股票加杠杆平台

近期A股市场显现出鲜明的风格转换信号,以大盘股为代表的上证50指数在一个月内上涨超过4%,并突破年内高点,而同期北证50与中证2000等小微盘指数则表现平淡,呈现不同程度下跌。这一反差折射出资金正从高波动的小市值品种向业绩更稳健的中大市值资产倾斜。

多位基金经理分析指出,随着宏观经济逐步企稳及三季报披露窗口的到来,投资者对业绩确定性的要求显著提升,叠加避险情绪发酵,共同催生了市场风格的均值回归。与此同时,公募行业“基准交易”机制的预期落地,可能进一步巩固大盘股的主导地位。

中大盘风格重获市场青睐

自2024年“9·24行情”启动以来,A股曾在流动性充裕环境下经历小微盘股的强势周期。中证2000指数一度较上证50指数累计实现逾一倍的超额收益,成为资金追逐高弹性的焦点。然而近期数据表明,这一趋势正出现逆转。近一个月内,中证2000指数相对上证50指数的超额收益转为负值,差距拉大至约五个百分点,折射出市场重心向中大市值资产转移的迹象。

值得关注的是,多只聚焦小微盘策略的基金近期陆续发布分红或限购公告。例如建信中证1000指数增强A于10月20日宣布年内首次分红,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与南方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等产品也相继实施高比例分红。这一举动被市场解读为基金管理人帮助投资者兑现收益、控制风险的主动举措。

招商证券研究团队提出,A股流动性演进呈现四阶段周期模型:从整体缩量到初步放量(流向小盘)、再到持续放量(转向大盘),最后阶段流动性再度聚焦小盘。当前市场可能处于一阶段向二阶段过渡的临界点,后续机构资金的入场有望推动大盘风格重新占优。建议密切关注机构持仓结构等高频数据,以捕捉风格切换的时机。

部分机构则将视野投向长期被冷落的中盘领域。中信保诚基金量化基金经理姜鹏表示,过去两年市场资金呈“哑铃型”分布,一端集中于低估值大盘蓝筹避险,另一端涌入小微盘博取收益,导致中盘股持续承压。这一现象本质反映市场对中段基本面的信心不足。但随着政策环境优化与风险偏好回升,资金有望从两端向中段回流,那些基本面扎实、估值合理且尚未被充分定价的中盘公司或迎来配置机遇。

基金调仓路径显露规模效应

此轮风格转换背后,公募基金的持仓调整成为关键推力。多只业绩领先的基金产品出现重仓股“由小变大”的明显趋势。以年内表现突出的永赢科技智选为例,该基金虽始终聚焦云计算产业链,但其持仓结构从一季度奥飞数据、大位科技等小盘股,转向二季度以来新易盛、中际旭创等大盘成长股,并延续至三季度。

同样,诺安研究精选的持仓也从年初的中科飞测、芯源微等小微盘股,逐步替换为中芯国际、北方华创等大市值标的,显示出从小盘向大盘迁移的清晰路径。

这一转变背后存在双重逻辑。一方面,人工智能等产业趋势推动资金向产业链中具备技术壁垒与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集中。光模块、服务器等硬件领域的大中市值公司因其业绩能见度更高,成为机构抱团的对象,形成市值与资金流入的正向循环。

另一方面,基金规模本身也成为风格切换的催化剂。以永赢科技智选为例,其管理规模从年初不足亿元激增至三季度末的百亿级别。规模扩张后,出于流动性与风控考量,基金经理难以在交易活跃度低的小微盘股上大规模建仓,转而增配大中市值股票,形成“规模增长—持仓集中—业绩表现—资金流入”的闭环反馈。

制度变革夯实大盘风格基础

除主动调仓与规模因素外,制度性变革与周期性规律也为大盘风格的延续提供支撑。有基金经理指出,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新规若落地,将引导全市场基金产品持仓向沪深300等基准指数靠拢,从而强化大盘配置逻辑。投资者可关注公募调仓带来的大盘股机遇,适时调整持仓结构。

从估值与历史周期视角看,大盘风格的配置价值也已显现。以沪深300为例,其市盈率与市净率处于近五年较低分位,防御属性突出。历史数据显示,在2006—2007、2014—2015及2019—2020等几轮牛市周期中,流动性初期往往流向小盘股,持续时间约四至五个季度,随后均转向大盘风格。当前市场环境与历史规律形成呼应,大盘股有望承接从小盘流出的获利资金。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配查查作为开放的资讯分享平台,本内容由DeepSeek润色后改写,与配查查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若转载请标注文章来源: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