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一下

券商公募牌照获批难,多券商产品接连易主

时间:2025-07-07 06:55:50 标签: 11 0

>>>实盘10倍杠杆策略平台

随着券商资管公募牌照审批趋严,多家头部机构旗下参公大集合产品正加速转移管理权。国投证券、中金公司、广发证券及中信证券等机构近期密集公告,将旗下产品移交至同一股东体系的公募基金公司管理,标志着券商资管业务转型进入关键阶段。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完成公募化改造的券商大集合产品共计167只,管理规模约3570亿元。目前仅有14家券商或其资管子公司成功获批公募牌照,大量未持牌机构面临产品存续压力。随着监管过渡期临近,清盘、延期或转移管理人成为主要处置路径,其中管理权移交正成为主流选择。

管理权转移加速落地

近期多家券商密集推进产品管理权变更。国投证券旗下资产管理公司计划将3只参公大集合产品移交至安信基金,后者由国投证券持股33.95%。中金公司宣布延长2只产品存续期至2025年11月,同时推动将其管理权转交旗下中金基金。

广发证券资管与中信证券资管的动作更为彻底。前者于今年5月申请将5只产品转至广发基金;后者在1月转移17只产品至华夏基金后,4月再度转移2只,累计完成19只产品管理权移交。中信证券由此成为业内首家清空参公大集合产品存量的机构。

牌照困局下的转型抉择

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存在三条核心路径:持牌机构自主转化、移交股东系公募基金、或清盘终止。自2023年招商证券资管与兴证资管获批资格后,近两年无新增券商公募牌照获批。目前广发资管、光证资管等4家机构仍在排队候审。

“产品清退与持牌转型已成定局,”某券商资管业务负责人指出,“监管对延期的审批日益严格,倒逼机构加快决策。”上海同业人士分析称,相比清盘导致的规模流失或延期引发的投资者疑虑,移交股东系公募既能维系客户关系,又能实现业务平稳过渡,同时助力公募子公司规模增长。

持牌机构的差异化突围

面对万余只公募产品的市场竞争,已获牌照的券商资管正探索特色发展路径。华泰证券资管着力构建“投资资管+投行资管”双轮驱动模式,强化跨境资产配置与产品创设能力。招商证券资管则以私募固收为基石,重点培育非货公募,同时布局私募FOF、客需定制等五大特色业务线。

行业观察认为,未持牌机构虽面临转型压力,但可通过聚焦主动管理、拓展业务协同、创新服务模式等方式寻求突破。随着2025年过渡期限临近,券商资管行业的格局重塑将持续深化。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配查查作为开放的资讯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配查查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若转载请标注文章来源:配查查。